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泌尿外科 > 膀胱 > 遗尿症
编号:11031157
“尿床”要当回事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0年1月15日 《大众医学》 2000年第2期
“尿床”要当回事
“尿床”要当回事

     回头看看阳台上晒出来的“花”被子,小明不由地垂下头,没精打采地朝学校走去。唉!昨夜又尿床了。由于隔三岔五地尿床,小明在邻居、同学面前很抬不起头,甚至假日里在舅舅家也不敢多住些日子,生怕尿湿了被子出洋相。每到夜晚,小明总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和恐惧。

    瑞典学者曾作了一项调查,在问卷上,尿床孩子的自画像是一个心情压抑,没有笑容,缺少温暖的自卑孩子;一些尿床孩子对自信心的评分,甚至比患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孩子还要低。科学家的深入调查还显示,尿床的孩子对生活压力的承受力较差,与双亲的关系紧张,与其他孩子相处困难的比例也相当高,身心健康深受影响。

    其实,孩子尿床有很多因素引起,如神经发育不完善,睡眠过深,遗传等。近来研究还发现,很多孩子尿床是由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,使夜间的尿量增多所致。一般地说,孩子三四岁开始能独立控制排尿,如果五六岁后还经常尿床,每星期三次以上,或一个晚上两次以上,就要去看医生了。医生会检查有无引起尿床的潜在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肾脏病等。

    发现孩子经常尿床,父母该怎样处置呢?首先,应该理解孩子尿床是一种疾病。其次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帮助孩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。如:①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让孩子树立信心;②晚餐后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;③睡前要排尿;④禁用尿布,可在床单上作些局部预防;⑤准备好小尿盆,让孩子夜间可以随时方便地起床排尿;⑥用定时闹钟夜间叫醒孩子排尿;⑦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。

    尿床并不可怕,关键是要树立孩子治疗的信心。1996年的一项治疗报告表明,经过3~6个月的闹钟定时叫醒,或应用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,大部分尿床孩子的症状能够得到控制。坚持多种手段的治疗,并养成孩子良好的就寝习惯,尿床症状会逐渐减缓和消失。相信天真、欢乐和自信又将重新出现在更多孩子的自画像上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徐虹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泌尿外科 > 膀胱 > 遗尿症